一键分享:

钩虫病

时间:2022-09-01
分享:

简称:

钩虫病,俗称“黄胖病”、“懒黄病”。

法定传染病类型:

非法定传染病

感染类型:

蠕虫感染

概述:

钩虫病是十二指肠钩虫或美洲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它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尤其是农民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临床以贫血、营养不良浮肿、腹痛及胃肠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高发区有“黄胖病”之称。

分期或分型:

临床表现包括幼虫和成虫引起的两个阶段。大多数为轻度感染者,无临床症状,约10%较重感染者出现较大差异的临床表现。

传染源:

钩虫病人及钩虫感染者是本病传染源。

传播途径:

1、主要经皮肤接触感染,钩蚴多数在皮肤细嫩处如手指、脚趾间、毛囊、汗腺等处钻入皮肤。

2、在有生食蔬菜习惯的地区,十二指肠钩虫可经口感染。

3、先天性感染极为少见。

潜伏期和传染期:

潜伏期一般为1-2个月。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体内可产生相应抗体,有一定保护作用,但仍可多次感染。

流行特征:

本病在我国流行地区甚广,除黑龙江、青海二省外,均有不同程度流行,尤以华南、华中、四川及海南省等地较多,其他各省也很普遍。在华南和西南以美洲钩虫为主,北方各省则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农村较城市受染机会多,与随地大便习惯及人粪施肥以致污染地面有关。虫卵随粪便在泥土中发育成蚴,当小儿赤足或裸体坐于具有感染性幼虫的泥地或水田中,或在农村婴儿使用沙土包裹代替尿布的习惯,此蚴即能钻入皮肤而获得感染。因洗晒尿布落地被蚴污染,偶能间接地使婴儿受染。吃进污染的菜蔬及食物也是感染方式之一。菜园、果园、茶园、桑园、红苕地、包谷地等旱地作物,因栽种季节和施肥方法,最宜钩虫发育。煤矿内温度、湿度也有利于钩虫发育,应加以注意。小儿年龄越大,感染率和发病率越高。南方较北方的感染率为高。

临床表现:

轻重不一,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一般以贫血为主。

1.钩蚴所致的症状

(1)皮肤损害:当蚴侵入皮肤时,局部有痒疹及匍行丘疹或小疱疹。由于抓痒可引起继发感染,局部淋巴结亦可肿大。

(2)内脏损害:当蚴侵入血循环在体内移行时,可引起蠕动移行病及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参阅前文蛔虫病和下文热带嗜酸细胞增多症)。

2.成虫引起的症状主要为失血性贫血,再加上由钩虫引起的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而致营养缺乏,就更加重贫血的程度。故随着疾病的发展,患儿常有面色苍黄、皮肤干粗、毛发疏稀、失去光泽易于脱落。营养及发育均差,精神萎靡,表情淡漠,不愿活动。有时烦躁不安、眩晕、心悸、气短等贫血的症状。发病初期先有食欲亢进,继之食欲减退,时诉上腹部不适、有腹胀及疼痛感。有时腹泻、有时便秘。

预防:

治疗患者控制传染源是预防钩虫病传播的重要环节,加强粪便管理及无害化处理,是切断钩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采用粪尿混合贮存,经密封式沼气池、五格三池式沉淀等杀灭虫卵后,再用于旱地作物施肥。急需用肥时可用畜粪或化肥代替。加强个人防护和防止感染,耕作时提倡穿鞋下地,手、足皮肤涂沫1.5%左旋咪唑硼酸酒精液或15%噻苯咪唑软膏,对预防感染有一定作用。应尽量争取使用机械劳动代替手工操作,以减少感染机会。


Copyright © 2012-2022 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荆州市沙市区清河路6号

鄂ICP备2022010224号

卫生热线:12320

疫情值班:0716-810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