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分享:

旋毛虫病

时间:2022-09-01
分享:

类别:

寄生虫病

疾病名称:

旋毛虫病

简称:

旋毛虫病

病原虫:

旋毛虫

概述:

旋毛虫病(trichinosis)是由旋毛虫成虫寄生在小肠及幼虫寄生在肌肉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以胃肠道症状、发热、肌肉疼痛、水肿和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等为主要临床特征。我国十多个省自治区均有本病存在,并有本病在局部流行的报告。

流行特征: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以西藏、云南发病居高,主要与生活习惯有关,凡有吃生肉、生血习惯的地区或民族常有本病流行。青壮年男性较高发病率与吃生肉、生血机会多少有关,在农村多见,常呈散发。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的轻重与感染程度有关,典型病例可分三期。

1、侵入期。常在感染后4~7日,表现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与低热等。本期持续1周左右。

2、幼虫移行期。感染后第2周,病人表现为持续发热、肌肉疼痛和浮肿(常以眼睑面部为主)等症状,全身肌痛甚为突出,尤以腓肠肌及四肢肌肉为甚,常因疼痛而呈强迫屈曲姿势不敢活动,严重者不能翻身,高热同时可伴有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主要有头痛、头晕、烦燥、失眠、昏迷、咳嗽、呼吸困难,部分病人可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此期约3~4周,部分可达2月以上。

3、包囊形成期。约于感染后1月,发热、水肿等全身症状逐渐消退,但消瘦、乏力、肌痛可持续数周至数月,有肌肉硬结感或在下肢可触到结节。重症患者此时可出现恶液质。

治疗和预后:

1、一般治疗及对症处理。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易消化及高热量饮食,注意水及电解质紊乱的纠正,必要时给予解热镇痛药。重症患者及时发现处理心、肝、肺及神经系统出现的症状。常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中毒症状,降低病死率。

2、病原治疗。丙硫苯咪唑是治疗旋毛虫病的首选药物,不仅有驱除肠内早期幼虫和成虫及抑制雌虫产蚴的作用,而且能杀死肌肉中的幼虫,并兼有镇痛、消炎的功效。丙硫苯咪唑剂量为20~32mg/kg/日,分2次口服,连服5~7日。也可选用噻苯米唑及甲苯米唑等。

本病预后一般较好,少数死于中毒性休克、心力衰竭、肺炎、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1、加强肉食卫生管理,防止猪的感染,对出售的猪、狗、羊肉要进行旋毛虫检疫,阳性肉禁止出售。

2、提倡圈养和用熟饲料喂猪。

3、大力消灭老鼠,防止其污染食物。

4、对临床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诊断技术,早期发现病人,及时治疗,防止死亡病例的发生。

(二)切断传播途径

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使群众对本病有所认识,改变吃生或半熟食物的不良习惯。吃肉要充分煮熟。

2、未经检验的肉严禁出售。

(三)保护易感人群

对进餐生肉未发病者,服预防治疗量的噻苯咪唑类药物,可以达到制止发病的目的。


Copyright © 2012-2022 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荆州市沙市区清河路6号

鄂ICP备2022010224号

卫生热线:12320

疫情值班:0716-810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