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分享:

炭疽

时间:2022-09-01
分享:

简称:

炭疽

法定传染病类型:

乙类

感染类型:

细菌感染

概述:

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感 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牛、羊、马等食草动 物。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炭疽杆菌的动物及动物制品或吸入 环境中的炭疽芽胞而患病。近年来,我国炭疽总体发病率较 低,年发病率在 0.05/10 万以下,病死率 0.2%~2.7%,但局 部暴发时有发生。炭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的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其中肺炭疽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分期或分型:

皮肤炭疽。约占98%,病变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初为斑疹或丘疹,次日出现水疱,内含淡黄色液体,周围组织硬而肿胀。第3~4日中心呈现出血性坏死稍下陷,四周有成群小水泡,水肿区继续扩大。第5~7日坏死区溃破成浅溃疡,血样渗出物结成硬而黑似炭块状焦痂,痂下有肉芽组织生成(即炭疽痈)。焦痂坏死区直径大小有等,其周围皮肤浸润及水肿范围较大。由于局部末梢神经受压而疼痛不著,稍有痒感,无脓肿形成,这是炭疽的特点。以后随水肿消退,黑痂在1~2周内脱落,逐渐愈合成疤。起病时出现发热(38~39℃)头痛、关节痛、周身不适以及局部淋巴结和脾肿大等。

少数病例局部无黑痂形成而呈大块状水肿(即恶性水肿),其扩展迅速,可致大片坏死,多见于眼睑、颈、大腿及手等组织疏松处。全身症状严重,若贻误治疗,预后不良。

肺炭疽。多为原发性,也可继发于皮肤炭疽。可急性起病,轻者有胸闷、胸痛、全身不适、发热、咳嗽、咯粘液痰带血。重者以寒战、高热起病,由于纵膈淋巴结肿大、出血并压迫支气管造成呼吸窘迫、气急喘鸣、咳嗽、紫绀、血样痰等。肺部仅可闻及散在的细小湿罗音或有胸膜炎体征。肺部体征与病情常不相符。X线见纵膈增宽、胸水及肺部炎症。

肠炭疽。可表现为急性肠炎型或急腹症型。急性肠炎型潜伏期12~18小时。同食者相继发病,似食物中毒。症状轻重不一,发病时突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急腹症型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持续性呕吐及腹泻,排血水样便,腹胀、腹痛,有压痛或呈腹膜炎征象,常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导致死亡。

脑膜炭疽(炭疽性脑膜炎)。多为继发性。起病急骤,有剧烈头痛、呕吐、昏迷、抽搐,明显脑膜刺激症状,脑脊液多呈血性,少数为黄色,压力增高,细胞数增多。病情发展迅猛,常因误诊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

传染源:

主要是染疫食草动物,如患病牛、羊、马、骆驼等,其 次是猪、犬等杂食动物。带菌动物的皮毛、肉及其产品均可 带有炭疽杆菌。

传播途径:

1.直接接触传播:接触感染炭疽杆菌的牲畜及其产品可 引起皮肤炭疽。 

2.呼吸道传播:吸入含芽胞的粉尘或气溶胶可引起肺炭 疽。 

3.消化道传播:食入被炭疽杆菌污染的肉类及乳制品可 引起胃肠道炭疽。

潜伏期和传染期:

潜伏期一般为1~5日,也有短至12小时,长至2周。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饲养、屠宰、加工、售卖动物及其产品 的人员感染风险较高。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流行特征:

在动物和人群间发病有一定关系,造成家畜流行的诸因素也与人群中流行的因素有关。本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夏秋发病多。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数小时至 14 天。皮肤炭疽多为 2~7 天,肺炭 疽和肠炭疽可短至数小时。 根据炭疽杆菌感染部位,分为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 疽、脑膜炎型炭疽及败血症型炭疽。 

(一)皮肤炭疽。 占炭疽的 95%以上。病变多发生在面部、颈部、前臂、 手部和脚等裸露部位,通常表现为单一皮肤病变,也可为多 发病灶。初起为瘙痒性斑丘疹、渐变为无痛性水疱、出血性 水疱、疱疹破溃成浅溃疡,血性渗出物结成炭黑色焦痂,痂 内有肉芽组织即炭疽痈,周围组织水肿明显。焦痂在丘疹出 现后约 10 天左右开始逐渐脱落。其他症状包括发热、全身 不适、头痛及局部淋巴结肿大等。 

(二)肺炭疽。 肺炭疽是由于吸入炭疽杆菌芽孢所致,或由皮肤炭疽、 肠炭疽继发而来。病初高热、寒战、干咳、头痛、乏力、全 身不适,部分有胸痛。2~3 天内症状加重,持续高热、咳血 痰、呼吸困难、紫绀,可出现血性胸腔积液。 

(三)肠炭疽。 临床表现为高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剧烈腹痛、腹泻,严重者出现呕血、血便、肠穿孔、大量腹水,病情进 展迅速,可继发肺炭疽、脑膜炎型炭疽、脓毒性休克而死亡。 肠炭疽早期症状无特异性,诊断困难。 

(四)脑膜炎型炭疽。 任何类型炭疽都可并发脑膜炎型炭疽。起病急,突然发 热、疲劳、头晕、恶心、呕吐,躁动、癫痫发作、谵妄和脑 膜刺激征,病死率 90%以上。脑脊液呈血性,含大量炭疽杆 菌。 

(五)败血症型炭疽。 多继发于肺炭疽、肠炭疽和严重皮肤炭疽,表现为高热、 寒战、脓毒性休克、DIC,迅速出现循环衰竭。

治疗和预后:

(一)一般治疗。 严格隔离,卧床休息。呕吐、腹泻、进食困难者适当补 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出血、休克、神经系统症状,给予 相应处理。严重水肿或脑膜炎型患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地 塞米松 10mg/d 或氢化可的松 100~200mg/d)治疗,3~5d。 

(二)局部皮肤处理。 皮损处切忌触摸、挤压,原则上不做切开引流,以防感 染扩散。 局部可用 1:20000 高锰酸钾液湿敷或 2%过氧化氢清洗, 创面用四环素软膏纱布覆盖后包扎,患肢可固定、抬高。 

(三)病原治疗。炭疽杆菌对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氨 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糖肽类、 林可酰胺类、利福霉素类和唑烷酮类敏感,对头孢菌素类 和磺胺类不敏感。

1.局灶性皮肤炭疽(不伴有严重水肿,创口非头颈部、 非生物恐怖播散引起)予单一抗菌药物治疗。 一线方案为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或 莫西沙星)或多西环素。替代方案为克林霉素、阿莫西林和 青霉素 V 钾。环丙沙星 500mg q12h,口服;多西环素 0.1g q12h,口服。青霉素 160~320 U/d,分 2~3 次肌注,或口 服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疗程 7~10 天。 

2.系统性炭疽。 

1)肺炭疽、肠炭疽、败血症型炭疽、严重皮肤炭疽 (具备以下任一:伴有严重水肿、创口位于头颈部、生物恐 怖播散引起)应给予 2 种或 2 种以上对炭疽杆菌有活性的抗 菌药物。其中至少 1 种有杀菌活性(一线方案为环丙沙星, 替代选择为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 万古霉素、青霉素 G、氨苄西林);另外至少 1 种为蛋白合 成抑制剂(一线方案为克林霉素或利奈唑胺;替代选择为多 西环素或利福平)。 

2)脑膜炎型炭疽给予至少 3 种对炭疽杆菌有活性的 抗菌药物治疗。其中至少 1 种杀菌剂(氟喹诺酮类或β-内酰胺类),且至少 1 种为蛋白合成抑制剂;所有抗菌药物均应 具有很好的中枢渗透性。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一线选择为环丙沙星(400mg iv q8h);替代选择为左氧氟沙星(750mg iv qd)、莫西沙星 400mg iv qd)。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一线选择为美罗培南(2g iv q8h); 替代选择青霉素 G400 万单位 iv q4h)、氨苄西林(3g iv q6h)。 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一线选择为利奈唑胺(600mg iv q12h);替代选择为克林霉素(900mg iv q8h)、万古霉素 60mg/kg/d,分 3 次给药,维持血清谷浓度 15~20mg/L)、 利福平(600mg iv q12h)、氯霉素(1g iv q8h~q6h)。由于 中枢渗透性差,合并脑膜炎者不应使用多西环素作为蛋白质 合成抑制剂。 

3)系统性炭疽抗菌治疗总疗程为 60 天。含静脉制剂 的初始治疗≥2 周或直到患者临床症状稳定(以疗程长的为 准)。之后转为单一口服药物:一线选择为环丙沙星(500mg bid)或多西环素(100mg bid),替代选择为左氧氟沙星(750mg qd)、莫西沙星(400mg qd);如果菌株对青霉素敏感,替 代选择还可包括阿莫西林(1g tid)或青霉素 V 钾(500mg qid)。 

(四)中医治疗。 炭疽的核心病机为毒热疫邪经口、鼻、疮口侵于肺、肠、 肌腠,热盛肉腐,发为喘促、吐泻、疮痈。临床分为疫毒初 起、疫毒炽盛和余毒未尽三型论治。 

1.疫毒初起。 临床表现:皮肤无痛性小丘疹,或单个或多个,多痒而 不痛,全身有轻微发热及不适,舌红,苔黄,脉浮而数。 推荐方剂:仙方活命饮。 常用药物与参考剂量:金银花 30g、黄芩 15g、连翘 15g赤芍 15g、防风 10g、当归 10g、浙贝 10g、天花粉 10g、乳 6g、没药 6g、陈皮 6g、甘草 6g煎服法:每日 1 剂,水煎服,每次 100~200ml,每日 2~4 次,口服。以下处方服法相同(如有特殊,遵医嘱)。 外治法:宜消肿解毒类中药外敷。 

2.疫毒炽盛。 临床表现:水疱其色暗紫,破溃结痂,其色黑似炭,疤 形凹陷,形似鱼脐;疮周肿胀弥漫,伴有水疱,发热寒战、 头痛身痛等证;或疮面干涸、黑腐不脱、伴有壮热、神昏谵 语、痰鸣气喘;舌红,苔黄,脉数。 推荐方剂: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清营汤。 常用药物与参考剂量:紫花地丁 15g、野菊花 15g、金 银花 15g、连翘 12g、赤芍 10g、丹皮 10g、黄连 10g、黄芩 10g、生地 15g、玄参 10g、麦冬 10g、甘草 6g推荐中成药: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 外治法:宜消肿解毒类中药外敷。 

3.余毒未尽。 临床表现:逾时 1~2 周,腐肉分离,渐至脱落,疮面色 红,肿胀渐退,舌红,苔薄黄,脉细数。(皮肤炭疽的后期 可参考此型论治) 推荐方剂:托里消毒散。 常用药物与参考剂量:生黄芪 30g、人参 15g、赤芍 10g当归 10g、川芎 5g、白芷 10g、浙贝母 10g、炒白术 10g、茯 10g、连翘 15g、金银花 15g、桔梗 10g、皂角刺 10g、甘 10g、天花粉 20g、丹参 10g、乳香 5g、没药 5g外治法:宜用生肌类中药外敷。

预防:

(一)一般预防措施。 对有风险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提高防护意识,从事相关 工作时做好防护。 

(二)暴露后预防(PEP)。 暴露于炭疽杆菌气溶胶者,须尽进行暴露后预防用药, 选择口服抗菌药物,用法同局灶性皮肤炭疽,疗程 60 天。 

(三)疫苗接种。 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在流行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炭疽 疫苗接种。

Copyright © 2012-2022 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荆州市沙市区清河路6号

鄂ICP备2022010224号

卫生热线:12320

疫情值班:0716-810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