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分享:

我是公卫医师征文连载之一

时间:2023-08-18
分享:

回望来时路 砥砺再前行

(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田克卿)

我是田克卿,男,1989年7月出生于湖南芷江,2012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预防医学专业。2017年3月-2019年1月,参加第16期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顺利毕业并获评优秀学员,现任荆州市疾控中心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

一、面对“瘟神”,勇于迎战

毛主席笔下的“瘟神”指的是血吸虫病,血吸虫病在长江流域肆虐了几千年。我参加工作后便被安排与“瘟神”战斗的第一线进行实践。刚开始有些许畏惧,经过1个多月的现场工作,我迅速认识血吸虫病可防可治不可怕。随后迅速进入状态,学习血防政策、方案、技术等,掌握血防的名词、指标、定义等,主动承担报表及实验室相关工作,积极奔赴外滩沟渠开展查螺等工作。我慢慢地明白“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道理,先调查了解钉螺分布、人群感染率、家畜感染率等关键疫情指标,再制定相应防控策略,逐步有效推进全市血防工作。全市2013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2018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当前,全市正朝着2028年前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稳步迈进。我相信燃烧了千年的“瘟神”之火必被扑灭,实现毛主席提出的“送瘟神”夙愿指日可待。

二、阻击疟疾,“智”在必行

疟疾也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严重危害群众的身体健康。在我刚参加工作时荆州市疟疾防控已经取得骄人成绩,本地疟疾病例于2011年降至0,每年仅有个位数病例从国外输入。疫情水平如此低的情况下,如何早发现输入性病例成为一个难点,我想到的是要提高检测水平,那首先就要提升自身的检测能力,于是我日夜钻研书本及课件,反复镜检为数不多标本片,逐步在脑海中留下疟原虫生活史及各时期的形态变化。2013年我依次在省级、国家级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中,获得两项三等奖、两项二等奖的好成绩,当时很开心同时也意识到自己与顶尖水平还存在差距,于是乎,我更加努力,继续提升自身能力,同时也致力于带动全市检测水平提升,将工作中遇到的每1例疟疾病例均保存标本片,作为教学片使用,通过发通报及培训的方式,不断提高全市医疗机构疟疾镜检水平,2016年指导荆州市代表队在省级竞赛中取得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在自己不断努力下,荆州市在2016年11月达到消除疟疾标准,所有输入性疟疾病例均得到有效治疗,没有引起本地扩散。

三、遭遇“新冠”,毫不退缩

我老家在湖南,每年仅能利用春节假期回家看望父母。2020年1月正在湖南的我,收到单位紧急号召所有职工参与疫情防控的通知。不巧的是我此时正出现发热及咳嗽,作为流调队员的我仔细回顾自己前14天的“活动轨迹”,确认与武汉不相关并且排除“新冠”的可能性后,迅速赶到单位参与防控。那段时间,我与单位同事密切配合,日夜参与信息分析,深入病房、集中隔离点开展病例及聚集性疫情调查。经过3个多月努力,荆州终于在2020年5月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我个人也被评为“最美抗疫卫士”。2021-2022年,作为流调中坚力量的我,先后支援省内外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每次接到支援任务后,我总是无条件接受,克服困难,迅速出发。支援期间我始终秉持自己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原则,服从安排,让自己融入当地防控体系。充当调查员时,我积极与调查对象沟通,将活动轨迹查得清清楚楚;当被分在综合组汇总工作信息时,我详细统计所有问题及建议,呈报上级提供参考;当扮演流调小队的培训老师时,我便将流调技巧及报告撰写的注意事项倾囊相授……通过不断努力,成功帮助当地取得一次又一次的疫情防控胜利。

后记

作为一名疾控人,我深知血吸虫病、疟疾、“新冠”虽被“打倒”,但猴痘等疾病正在接踵而至。回望过往,砥砺前行,唯有心怀为民谋健康,秉持科学态度,维持饱满热情,扮演好疾控人的“参谋”角色,直面未来,我有信心坚决“打倒”未来遇到的任何传染病。



我与荆州疾控共成长

(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何诗琪)

2019年的盛夏,我怀揣着梦想从江城武汉回到了家乡荆州,有幸入职荆州市疾控成为一名公卫医师。四年一晃而过,我一路走来,思考亦多,感慨亦多,收获亦多。这四年,我像一颗种子扎根在荆州市疾控肥沃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我参加工作以来,脚踏实地,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在职防所(原卫监所)主要从事职业卫生相关工作,先后承担了职业健康体检、职业病诊断、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等多项服务性工作。我用细心对待工作、用真心对待服务对象,做到四年来零投诉。

我感触最深的是职业病诊断工作,其非常繁琐,从接诊、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审核、组织诊断,诊断证明书制作、审核、签字、盖章、签发、登记造册,到职业病档案的建立、完善、保存,特别是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反复的沟通,需要极大的细心、耐心和同理心。

其服务对象大部分来自原松滋县煤矿企业的老年人,他们绝大部分经济不宽裕,身体欠佳,特别是有的老人颤颤巍巍的走到我面前,我心里发紧。有的老人需要住院治疗急需诊断证明书,急民之所急,我在不违背职业病诊断程序的情况下,收集齐诊断资料后尽快组织诊断医师开展诊断工作,诊断证明书出具后第一时间交到老人手中。

2021年某个工作日,一位手拎蛇皮袋的老人走到我办公桌前,激动的说道:“这是感谢你的,收下吧。”我立即表示了拒绝,跟这位老人耐心解释,说:“您说的感谢两字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可是老人执意扔下蛇皮袋就跑了,我将该情况立即上报党办,并在老人后期来复查时经过反复沟通劝说,最后将蛇皮袋原封不动的交给老人。

2022年的元旦节,我接到另一位老人的感谢电话,老人在电话中询问我的家庭地址,我未告知并反复跟老人解释,明确表示做好职业病诊断工作是我的本职,您的感谢是对我工作的极大肯定,我在婉言谢绝好意之后随即挂断电话。元旦节三天这位老人反复打电话,我均未接听。过了一段时间,原本以为这件事过去了,没想到老人拎着黑色袋子找到我办公室,说:“你帮我解决了我的问题,感谢你是应该的。”我回复道:“您的好意我心领了,您把东西拿走就是对我最大的感谢。”在我耐心劝导下,老人拎着东西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我其实内心很高兴,我做的工作能得到服务对象的认可。2021-2022年,我共接待职业病诊断咨询1000余人次,受理374人,完成诊断374人。我秉着初心接待每一位服务对象,敞开大门办明事,让每位服务对象满意而归。如今,我虽然不再承担这项工作,但是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岗位上依旧坚持原则做好企业服务。

奋斗正当时,作为公卫医师的这四年,我履职尽责,累积了丰富的工作经历,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中心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与鼓励。同时,作为青年公卫人,我与荆州疾控共成长,我愿为青春疾控代言。



疫情防控与科研创新

(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刘 天)

我是刘天,现年32岁,中共党员。我毕业于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目前担任荆州市疾控中心传防所防疫科副科长,主持工作。

在2020年初至2022年底的3年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我作为流调队技术骨干,有效处置了全市多起输入性疫情和本土疫情,并成功地进行了流调溯源。带领团队对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形势进行分析,累计形成300多期风险研判报告。作为荆州市流行病学调查专家,为全市各县(市、区)流调队伍开展新冠疫情防控技术培训,共计10余次。

作为全国新冠疫情防控流调队队员,3年疫情期间曾先后支援省内外多个地方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挥了应急处置队员的重要作用。我是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第18期学员,有幸成为国家和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的现场指导老师,并作为主要起草人负责荆州市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各类技术方案的制定工作。

除了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外,我还负责全市急性传染病防制工作,参与处理H7N9禽流感、登革热等重点传染病突发疫情,以及学校等场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置。

在防控各类传染病疫情的同时,我一直在传染病防控领域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市级课题2项,参与省级和市级课题各1项。在过去的9年里,我作为第一作者发表3篇SCI论文,7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7篇论文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并获奖,其中一篇论文还被录用并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第10届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与公共卫生干预网络全球科学大会(TEPHINET)上做壁报展示。另外,2篇论文获得荆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篇论文获得荆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我还参与编写《疾病监测分析实用指南》一书,以第3完成人的身份参与了湖北省卫健委课题,荣获了湖北省预防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我善于学习,自2016年起自学R语言编程,在各类传染病预测预警模型及统计分析方面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我灵活运用R语言在传染病监测预警、建模分析等方面,在疾控机构的软件应用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我基于R语言制定了一系列培训内容,为上海市金山区、安徽省、湖南省、重庆市、苏州市、湖北省等地的疾控及医疗机构提供了针对性培训,并受到广泛好评。同时,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我运用R软件编程协助进行数据分析和风险研判,受到了领导的认可。我曾荣获2023年荆州市卫健委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荆州市实绩突出干部、荆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总的来说,我是一名公卫医师,致力于传染病防控领域的工作。在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和其他传染病方面,我积极参与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工作,同时在科研和培训方面也有不少贡献。我将继续努力,为保障人民健康、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而不懈努力。



勇担肩扛使命,铸就时代新功

(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孟祥源)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这个哲理,在医护人员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抗疫一线,医护人员是冲锋陷阵的英雄,是他们用坚毅无畏的力量阻挡住了病毒的侵袭;回到生活,他们是邻居家的孩子,是幼童的父母,是再普通不过的丈夫、妻子。但正因为普通,在紧急关头的挺身而出,于危难时刻的无私奉献,更显得弥足珍贵。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冒风险到抗疫一线工作时,很多医护人员的回答是,“这就是我的工作”。疫情关头,这句话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荆楚大地,蔓延波及全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党中央、国务院在危难关头从容应对,指挥若定,有效得遏制了新冠肺炎的蔓延。同时,全国上下众志成城,面对生与死、安与危的选择,千千万万共产党员、普通群众挺身而出,汇成全民族抗击灾难的滔滔洪流。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深感要勇做疫情防控的逆行者,恪尽职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于1月23日主动请缨,投身到流行病学调查这项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中。调查工作辛苦且繁琐,但不断有患者及家属给予我肯定与鼓励,激励着我不懈努力。

一名外籍人员因疑似感染入院隔离,由于患者中文能力较差,英语又有比较浓重的口音,无法与医生、护士交流,加之国情风俗不同,且又具有相关医学知识,造成了不认同诊疗过程、实验室检测方案,同时缺少日常生活用品,使他产生了巨大的恐慌。我在接手该患者的个案调查后,通过电话、微信交流,初步掌握了基本情况,逐步完成了他的外出史、接触史、密切接触者名单,同时也耐心细致解答了患者的其他疑惑,解决了日常生活困难,使其安心接受诊治。在调查过程中,患者一直称我为“先生(Sir)”,但实际调查中我发现患者实际年龄比我大,便礼貌地告诉他不用尊称我为“先生”,患者回答说:“你是一名医生,在我的国家,我们对每一位医生都会尊称为先生。”患者对医生的肯定与尊敬,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医生光荣责任与使命。

某日晚上8点多,一位患者家属联系到我,电话中他焦急地向我反映,母亲高烧持续数日,胸部CT显示肺部感染,但至今仍未被收治入院。患者还叙述母亲平日身体状况欠佳,目前仍高烧不退,并数次强调了“人命关天”。情况紧急,我立即告诫患者家属迅速前往就近卫生院,同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多次与指挥部联系,最终,及时将患者送入医院诊治。凌晨1点,患者家属反馈,其母亲已住院隔离,并表达了对我的感谢。我告诉他这是我的职责所在,疫情当前,只要平安顺利就好,他说:“希望平安,大家都平安!”平安,这个古老而朴素的词汇,承载着每个家庭最简单的心愿,也激励着无数医务工作者为之奋斗终生。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当一批患者内心恐惧,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特别是有两例患者,系姐弟关系,同时住院隔离。该家庭在一个月内痛失两位亲人,姐姐孤身一人在家,请求弟弟前来陪伴,弟弟及其同居者从武汉赶来,造成两人双双感染入院,因此万念俱灰,消极接受治疗及调查。在访问中,我耐心细致倾听、开导,姐姐逐步转变观念,配合完成了初步调查。但当谈及弟弟同居者时,遮遮掩掩,含糊其辞,不愿透露具体信息。于是,我将调查重心转向弟弟,但他在同居者的问题上极其不配合,直接中断通话,并关机。我只好寻求护士帮助,重新取得联系后,患者告诉我其与同居者关系的特殊性,有所回避,我从国家政策法规和医生职业操守的角度讲明道理,使他打消了顾虑,逐步配合完成了本次调查。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我体会到流行病学调查要耐心细致、严谨认真,善于从点滴中抽丝剥茧发现问题、找寻线索,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信息反馈,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攻坚战提供数据支持。

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注定着一生的学习、忙碌和风险。无论何时何地,我将铭记在蛇杖下的庄重的宣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Copyright © 2012-2022 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荆州市沙市区清河路6号

鄂ICP备2022010224号

卫生热线:12320

疫情值班:0716-8100252